上半年长三角进出口总值破8万亿元 多元化“朋友圈”彰显韧性

  • 2025-07-25 08:52:32
  • 203

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(记者严曦梦)近日,长三角外贸“半年报”出炉。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,今年上半年,沪苏浙皖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8万亿元大关,达8.16万亿元,同比增长5.4%,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7.4%,展示出作为中国外贸“压舱石”的强大韧性。

“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,上半年长三角外贸仍延续增长态势,实属不易。”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、研究员詹宇波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长三角外贸半年报不仅“量”上台阶,“质”也在持续优化。从结构上看,商品结构持续优化,技术含量不断提升,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快于整体,显示出对外资依赖逐步减弱的积极变化。与此同时,出口市场加快多元化布局,有效分散了贸易风险,为外贸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韧性强:多元化“朋友圈”越扩越大

今年上半年,沪苏浙皖分别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.15万亿元、2.81万亿元、2.73万亿元和0.45万亿元。其中,沪苏浙皖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1.1%、9.4%、9.1%、15.4%,均高于全国7.2%的平均增速,展现出较强劲的增长势头。

长三角外贸多地表现亮眼。上海市进出口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。6月单月进出口3678.4亿元,增长5.4%,其中出口、进口实现双增长,分别增长9.3%、2.4%,进出口稳中向好趋势明显。浙江省出口首次突破两万亿元,规模占全国的15.9%,居全国第二;浙江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达19.8%,居全国首位。上半年,安徽省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,连续10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。进出口总值保持全国第9、中部第1位,进出口增速位居全国第6、长三角第1位。

稳步拓展多元市场,是长三角外贸增长的重要支撑。上半年,长三角对前两大市场东盟、欧盟分别进出口1.3万亿元、1.25万亿元,分别增长17.8%、4.4%;对拉美、中东、非洲、中亚五国出口分别增长10.6%、15.7%、22.2%、32.2%,上述新兴市场占区域外贸出口比重提升至22.8%。同期,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增长10.2%,占比过半达到50.2%。

“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,长三角正在逐步建立起更强的应变能力。”詹宇波表示,今年上半年出现的“抢出口”现象,是市场对外部变化作出的自然反应,也是企业积极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。整体来看,长三角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主动通过市场多元化、贸易方式优化和技术升级来对冲不确定性,韧性明显增强。

动能新: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近六成

高附加值产品主导出口是长三角外贸“半年报”的显著特点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,长三角出口机电产品3.1万亿元,占区域出口比重达59.5%。

在江苏,机电产品是出口增长主要拉动力量。上半年,江苏省机电产品出口达1.3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4%,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864.3亿元,增长3.5%;在安徽,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值七成以上。其中,出口汽车(含底盘)46.1万辆,出口量继续保持全国第1,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加29.9%。出口代表绿色低碳的“新三样”产品371.3亿元,增长67.8%。

在浙江,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出口675.1亿元,增长19.9%。代表绿色低碳的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602.1亿元,增长13.4%。汽车相关产业链表现抢眼,整车出口增长30.7%,汽车零配件出口增长13.1%。

在上海,产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。上半年,上海高技术产品出口2396.4亿元,占出口总值25.2%。其中,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出口增长42%,手术机器人出口值增长3.9倍。上海市深度融入全球产供链体系,上半年有进出口记录的7700多个商品中,近5000个实现增长,品类涵盖电子零部件、重要装备等,贯穿了产业链上中下游。

活力足: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持续提升

上半年,长三角外贸企业数量持续增长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6月,长三角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达26.7万家,增加6.5%,占全国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的42.5%。

民营企业活力不断释放。上半年,长三角外贸经营主体中民营企业数量达22.9万家,增加7.7%,出口3.36万亿元,占长三角出口总值比重进一步提升至64.4%。此外,长三角地区的外资企业出口1.49万亿元,增长5.4%,在各自优势领域与民营企业形成互补,共同推动区域外贸发展。

其中,上半年,浙江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超过11万家,增加6.8%。其中,民营企业进出口2.24万亿元,增长8.1%。上海市外贸经营主体稳中有增,上半年有进出口记录的企业超5万家。其中,民营企业达4.1万家,增长7.6%,专精特新企业进出口增速7%,高于整体。安徽民营企业进出口2377.5亿元,增长17.9%,占全省外贸总值的51.9%。

“展望下半年,外贸走势仍将受到国际经贸政策变化的影响,但长三角企业整体展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应变力,有望为外贸稳定增长提供支撑。”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、研究员詹宇波表示,保持外贸韧性和竞争力,长三角还需持续提升自身生产效率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进一步推动企业“走出去”,拓展多元市场,增强抗风险能力。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出台稳外贸举措,叠加地方企业的主动应变,有望推动我国外贸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跃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