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家建筑央企已披露2025年上半年主要经营数据

  • 2025-08-05 02:34:13
  • 761

2025年上半年,建筑行业在变革中迎来新的发展节点。

6家中央建筑企业陆续披露新签合同额数据,既有头部企业的稳健前行,也有专业型企业的涨跌分化。

与此同时,雅江集团组建及总投资1.2万亿元的5座水电站项目启动,为行业注入全新增长变量。

各家企业在传统赛道深耕与新机遇争夺中的表现,成为市场关注焦点。

已发布数据的6家企业:赛道差异拉开增长差距

中国中铁以11086.9亿元的新签合同额稳居规模榜首,同比增长2.80%。

境外业务的爆发式增长(同比增幅51.6%)和特色地产业务的亮眼表现(签约金额183.5亿元,同比增38.5%)起到关键支撑。

不过,作为核心业务的境内铁路工程受新开工项目审批进度放缓影响,订单小幅下滑1.2%,传统工程建造业务的调整也让整体增速略显平缓。

中国能建新签合同额7753.57亿元,同比增长4.98%。

其 “投建营” 一体化模式持续见效,传统电力工程(如特高压改造、存量火电灵活性升级)稳固基本盘。

氢能制备、储能电站等新兴业务虽占比不足10%,但增速超30%,为长期增长埋下伏笔。

中国电建新签6866.99亿元,同比增长5.83%。

能源电力业务成为绝对增长引擎,新签金额4313.88亿元,同比增12.27%。

国内光伏风电大基地项目集中落地,海外中东、拉美新能源订单批量签约,叠加境外整体17.5%的增速,有效对冲了国内水资源业务的短期下滑。

中国中冶成为唯一负增长企业,新签合同额5481.9亿元,同比下降19.10%。

核心原因是 “双业务承压”:冶金工程因钢铁行业产能优化,订单骤降30%以上。

房建业务(占比超40%)受房地产新开工低迷拖累,叠加新兴领域布局滞后(新能源工程占比不足5%),未能找到增长替代项。

中国化学新签2060.92 亿元,同比微增1.24%。

传统化工项目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,仅靠少量环保技改订单维持。

新能源化工(如锂电材料产业园)带来增量但占比太低,海外石化园区订单虽有突破,但规模有限,整体增长乏力。

中国核建以871.49亿元新签额实现13.72%的高增速,成为最大亮点。

核电工程受益于 “十四五” 建设冲刺期,漳州、徐大堡等新机组项目集中签约。

新能源业务依托核电工程管理经验,在风光大基地EPC领域快速打开市场,小基数下的增长兼具速度与质量。

未发布数据的3家企业:新机遇下的增长潜力

中国建筑上半年新签合同额预计同比增长6%-7%。

作为房建与基建领域的龙头,其一季度基建新签已同比增长40%,保障房、产业园区等政府类项目抗风险能力突出。

值得关注的是,雅江水电站周边城镇配套、交通接驳等市政工程招标在即,其在大型城市基建中的经验有望转化为新增量,海外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能源合作项目也将持续贡献订单。

中国铁建增速有望达到3%-4%。

铁路领域已显现回暖迹象,部分下半年计划开工的高铁项目在上半年末提前锁定订单,叠加其2024年海外新签23.39%的增长惯性(近期尼日利亚12亿美元公路项目落地),增长动力充足。

此外,雅江水电站对外交通干线(如高原铁路、专用公路)与其中铁建在复杂地质工程中的技术优势高度契合,可能成为下半年增长加速器。

中国交建新签合同额预计增长5%-6%,但需警惕利润压力。

其一季度境外新签同比增长17.14%,港口、疏浚等传统强项稳健,但若想参与雅江项目配套的物流枢纽、能源运输通道建设,需应对原材料涨价和项目垫资带来的成本压力。

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0.98%的态势,若二季度未改善,可能影响整体盈利表现。

从上半年数据看,建筑央企的增长分化已清晰显现!

押注高景气赛道(如核电、新能源)的企业领跑,依赖传统业务且转型滞后的企业承压。

而雅江水电站项目的订单释放将在下半年逐步落地,各家在配套工程中的竞争力,或将成为打破现有增长格局的关键。

你认为哪家企业能抓住这波机遇,在下半年实现增速跃升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