抢跑丰田? 华为固态电池来了, 电池容量全球第1

  • 2025-07-21 15:37:05
  • 293

知嘹汽车/Jasper

除了智能化和辅助驾驶,新能源行业下一个竞争点永远逃不过固态电池。

作为最能解决续航焦虑、循环次数以及使用安全性的解决方案,固态电池一直被视为是新能源时代的“黑科技”和下一个急需解决的难点,甚至可以说在目前所有的新能源企业中,谁能够最先解决固态电池的量产问题并且装车,谁就有希望成为下一个龙头企业。

上汽在争,广汽也在争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等一众新能源企业,但凡是有独立研究能力的企业都在固态电池上下足了功夫。

华为当然也在这个阵线当中。

近日有消息曝出,华为早在去年年底就申请了一项固态电池技术,并宣称该技术的能量密度可以提高至400-500Wh/kg。

这个能量密度还是很恐怖的,比亚迪第一代刀片电池已经算是能量密度的佼佼者了,但在能量密度上也只不过能维持在150Wh/kg左右,华为的这项固态电池技术可以说翻了三倍。

如果这块电池被装配在一台中型轿车上,理论纯电续航里程将会达到3000km,曝出该技术的相关媒体透露,这块固态电池的充电速度或将达到5分钟即可充满。

看似很理想一块“高科技电池”,但如果仔细想来却很难实现。

按照目前的0.17kWh/km的平均电耗水平来看,如果要达到3000km的续航里程,需要电池容量达到500kWh,就算是能量密度达到500Wh/kg,其电池的重量也将高达1吨左右。

搭载着这样一块固态电池的中型轿车的整备质量或将达到3吨,对于车辆整体的电耗、操控、成本造价都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。

此外,在华为这次申请的专利中,采用的固态电池路线是硫化物。

目前主流的固态电池解决方案里,硫化物方案基本被视为最安全但最难的路线。华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硫化物的电极中加入氮来减少副作用,提升硫化物电解质与锂负极的界面稳定性。

技术路线没错,这的确能解决界面副作用和提高电子导电性,但是氮进入硫化物属于“负面效应”,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池自放电进而效率下降。

此外氮的掺杂会需要特殊气氛或者前驱体,制备的条件非常苛刻,生产成本相比聚合物的技术路线会更高一些,也就代表着更难量产。

五分钟充满或许可以在实验室中实现,但是大规模应用量产将会对快充桩和对电网提出更高的适配要求。

而所谓能实现3000km的续航成绩,落到实车上却更不现实。

目前的华为固态电池或许也只能停留在专利和实验室中,想要正式装车量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