罔顾保密协议, 两名中国技术员工携核心技术投奔西方“新东家”? 事情不简单
- 2025-08-24 18:59:59
- 834
中美之间的芯片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。技术封锁、出口限制、高关税打压——每一招都直指产业命脉。
就在中国半导体企业全力寻求突破的关键时刻,一家行业领军企业却突遭重击,美国又使狠招了——两名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后,罔顾竞业协议,快速加入美国巨头,带走的关键技术,竟摇身一变,被对方提交了专利申请。这背后究竟有什么“暗箱操作”,懂得都懂!
这场围绕芯片的博弈,早已超越普通商业竞争的范畴。回顾过去这些年,中美芯片博弈火药味十足,堪称“世纪之战”,受到了全球关注。
自2018年起,美国多次对中国科技企业实施制裁,包括华为、中芯国际等,都遭遇了限制芯片、设备及设计软件的出口等打压。2022年,美国通过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,以巨额补贴为饵,施压或吸引芯片制造巨头赴美投资或建厂,同时限制中国获取先进制程技术,试图压制中国半导体发展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北京屹唐科技也成为主力之一。该公司自2015年成立后,通过收购以及科技自研等方式,逐步在干法去胶、快速热处理等设备领域跻身全球前列。截至2023年,在干法去胶设备市场,凭借着34.6%的全球市场占有率,跻身全球第二,在快速热处理设备和干法蚀刻设备市场,同样有出色表现,分别强占了第二和前十的位置,毫无疑问,屹唐科技已成为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的重要力量。
然而,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人才,而人才的流动却也成为风险敞口所在。2025年6月,屹唐在翻看行业专利申请时发现,竞争对手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提交的一项专利,无论在技术路线还是参数设计上,均与自家核心技术高度相似——更令人警觉的是,发明人正是几个月前从屹唐离职的两名核心工程师。
这两名员工是屹唐科技子公司MTI的核心技术人员,划重点,核心!这意味着,他们对MTI实验室的每一个数据、每一个流程、每一项参数都十分熟悉。而在加入应用材料仅半年后,他们就以“主要发明人”身份协助提交了争议专利,这在外界看来几乎不可能是独立研发的结果。
经过调查发现,果然事情没那么简单!在职期间以及离职前夕,这两名员工就太“老实”,他们曾频繁访问和公司的核心技术文档,并下载了一大堆的实验数据。也就是说,他们所掌握的等离子体控制与晶圆温控技术,正是屹唐投入数亿元、历经多年研发才取得的关键突破。但他们却被这项技术直接”献祭“给了美国巨头,违背了当初入职时所签订的保密协议,这不是“偷”是什么?相当于把屹唐投资数亿、研发多年的科研成果直接“搬”到了新东家!
发现事情真相后,屹唐再也坐不住了。2025年8月13日,屹唐正式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,指控应用材料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技术秘密,并索赔9999万元人民币——这也是中国法律规定的顶格惩罚性赔偿数额。诉讼指出,该行为若不被制止,将导致屹唐陷入“用自己的技术反被专利封锁”的荒谬局面,甚至危及中国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中的竞争地位。
该案迅速引发行业震动。一方面,它揭示出高科技企业在人才流动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泄露风险;另一方面,它也成为中国企业主动利用司法武器对抗技术侵权的标志性事件。从华为、中微半导体到如今的屹唐,一批中国企业正从过去的被动应对,转向积极维权。
尽管应用材料作为全球设备龙头,拥有强大的法律与资本实力,大概率不会坐以待毙,很可能会采取延宕策略或提出反诉,但屹唐的坚决起诉,就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强硬态度和姿态展现。这件事情也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!
目前,屹唐已在内部升级了数据安防系统,强化保密协议与权限管理,通过调整和优化管理机制,希望可以杜绝类似情况再度发生。
该诉讼最终结果或许仍需数年才能落定,但其意义重大!它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技术得失,更映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在逆势中成长、在压力下维权的现实路径。而在中美科技竞争持续深化的背景下,这样的故事或许仍将不断上演。但中国科技企业再也不会任人宰割、欺辱了!
- 上一篇:北溪爆炸事件嫌疑人在意大利被捕
- 下一篇:女孩因辅导作业与家人争执后离家